《林清玄散文》网站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出色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我们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网站收录了很多该时期的出色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方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维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大家,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长时间感动。大家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满足常乐的平和心理,于是,大家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若无睹,却不知,没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的终究是空想罢了。还记得林清玄向大家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青年,当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不少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个人的家只不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青年的眼中,森林中的所有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一直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买卖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